- 会员注册
- 在线投稿
- 在线支付
- 在线订阅
从本来生活到顺丰[微博]优选的异军突起,再到京东、乐视也开始大刀阔斧进军生鲜电商这片蓝海,生鲜电商领域的探索正逐步向前。与此同时,生鲜电商发展壮大之路上最大的障碍——冷链物流,仍是待解难题。政策“礼包”就在这时投向了冷链物流业。
政策红利是导向
从行业发展空间来看,当前我国综合冷链流通率仅为19%,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冷链流通率达到85%以上。伴随消费模式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作为物流行业中进入壁垒较高,且市场空间巨大的一个领域,冷链物流成为电商、物流企业抢占的高地。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称,受益于城镇化水平提高、生活方式变化、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提高、食品企业和物流企业规模化经营等因素,未来国内冷链设备需求有望呈年均15%-20%稳健增长趋势。
除自身发展需要外,现阶段我国冷链运输物流企业集中度低,专业化服务能力不强,运输成本高、效率低等突出问题已成为制约生鲜企业发展的障碍,因此降低冷链物流运输成本,提升企业的冷链运输服务能力也是各大生鲜电商和消费者的诉求。
因此,政策“礼包”来的恰逢其时。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央行[微博]、证监会[微博]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冷链运输物流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旨在进一步提升冷链运输物流业发展水平。文件中对于冷链物流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以及车辆管理和财税措施等方面提出积极的指导意见,推动冷链物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对于这一行业内巨大政策红利,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申正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表示:“政府将利好的政策方向锁定于冷链运输业主要是由于随着生鲜电商、农资电商的发展,冷链运输业的市场需求量巨大,而其当前正处于发展初期,若政府为冷链运输业提供一定优惠政策,将使冷链运输业的发展步伐进一步提速。今后冷链运输业将成为物流链中的重要环节,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而中国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高端联盟理事黄刚也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该政策红利只是一个导向,还并未具体完善。”
融资方式待探索
此次《指导意见》由十部委联合发布,而这十部委之中又包含央行和证监会,可见对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各项支持措施中,金融支持举足轻重。
金融支持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助推器,缺少有效的融资方式成为制约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冷链设备设施的更新换代、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企业新技术应用、市场拓展、兼并与收购等,都让冷链物流企业有着强烈的融资需求,传统融资方式难以满足其发展需要,因此冷链物流企业信贷融资难问题长期存在。
此次《指导意见》特别指出,冷链运输物流企业拓展融资渠道的问题:“切实落实国家已出台的促进冷链运输物流发展的物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符合税法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等相关税收减免政策。落实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的有关规定,减轻企业负担。积极拓展冷链运输物流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其开展合作,鼓励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注册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筹集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
对于具体适合冷链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申正远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适合冷链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三,其一,引入风投或私募基金,冷链物流发展潜力巨大,而且当前规模较小,是风投和私募基金的理想投资标的;其二,股权出让融资,通过初融企业的部分股权以筹集企业所需资金,这是中小企业融资的常见形式;其三,银行贷款,企业可以采取抵押、担保的方式向商业银行贷款。”
然而从我国物流行业固定资产技术含量来看,总体技术装备落后——大部分已经陈旧、老化;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装卸搬运机械化水平低。物流企业在利用资产进行抵押融资时,由于资产信用度不高,金融机构对其评估价格自然偏低。同时,从金融机构角度来看,物流企业资产技术水平偏低,发展潜力不足,银行不愿对其贷款,尤其是民营的冷链物流企业想从银行“借钱”来解燃眉之急就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德利得的物流总监恽绵认为,社会信用危机也间接造成了我国民营物流企业的贷款难。金融机构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被迫采取严格的审查程序,并制定一系列贷款条件和担保措施,将一些有强烈融资需求的企业拒之门外。民营物流企业也被这些条件和措施限制在门外。同时,由于社会信用危机的影响,企业间资金相互拖欠问题也比较严重,制约着物流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融资。另外,多数商业银行仍然未能建立起全面、完善的民营物流企业信息库,还没有制定出有效、合理的民营物流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企业融资准入标准,还不完全具备市场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能力,并且多数民营物流企业的配运网络还不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比较落后,难以满足银行对它的实时监管、快速反应的严格要求。
记者同时注意到文件中鼓励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注册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筹集资金,支持上市发行债券。但国内现阶段并未有足够实力的冷链物流专业化企业,冷链物流的发展更是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物流系统尚未形成,因此业界对这种融资方式能否成功推行普遍存疑。
针对这一问题,申正远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当前我国冷链物流专业化企业较少,规模普遍不大,盈利能力也处于较低水平,虽然发展前景巨大,但是眼下的制约因素较多,盈利可持续性不强。而不论是注册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还是上市、发行债券都对企业的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有较高要求,这些融资渠道难以促使冷链物流业整体发展。”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联系。未经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芙蓉路1号华中智谷C3办公楼2楼 邮编:430050
电话:027-82619220 传真:027-82619220 网址:www.leam.cn , www.wlqk.net
Copyright © 2010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02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