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年物流行业可能有那些变化
文章来源: 未知 发表时间: 2021-06-28 14:21 浏览次数: 1601
即使处于物流和互联网的交汇地带,对行业未来的预测依然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但是,我们愿意让自己的观点沉淀于知乎,让时间来验证。
趋势一:人力被工具和技术逐步取代,由于互联网技术和工业智能的快速迭代,这一进程会加快。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人和工具处于使用和被使用的状态,是相互疏离的两个状态。人用叉车搬运重型货物,通过信息系统和终端读取货物信息,通过 WMS 管理复杂的 SKU,通过打印机和电子表格规避手工输出的错漏。现在,物流设备可以通过无线连接,更为智能,代替人的识别、搬运和递送工作。智能算法,能逐步代替人的经验,设定订单拣选规则,规划运输路由,甚至可以预测订单流向。技术的进步是外部因素,内在因素是人工成本在10年间快速上涨,而物流企业的服务费率,涨幅并不高,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另外,燃油、库房租金,也是年年上涨。
10年前,一家物流公司,有经验的销售人员,基本月薪在1500元到2500元之间;7年前,这个数值在1800元到6500元之间;今天,最低也在6000元上下——否则很难出成绩,资深的、就职于大企业的销售专家,月薪在15k 上下,甚至更好。10年前,一家中等规模物流企业的运营负责人,基本月薪在5000元上下,今天,这个数值不会低于15K。10年前,在库房和物流作业现场的基础工作人员,月薪2000元左右,现在,也仅仅是在4000-6000。但是,送外卖、开网约车、自己做点小生意,收入却高出一大截。于是,物流这个行业的基础岗位——客服、现场操作、派送,越来越难招到「好用」的人,人员流出率居高不下,新鲜血液很难补充进来。客服的很多工作可以被标准化,部分被机器取代;现场作业人员的工作会逐步被智能联网的机器取代,末端派送人员的效率可以通过工具和算法提升,甚至被部分取代。这些,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相信越来越贵的人、程序算法和智能联网的工具,会逐步找到一个融合的状态,互相离不开彼此。
趋势二:快递巨头们会在产业内部横向扩张,自身业务也会溢出物流的边界。
中国物流业产值在2015年已经超过10万亿,快递只是一个细分的领域,也是标准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细分领域。这个领域的市场规模,在2015年接近2800亿,2016年预计在4000亿上下,在物流总市场规模中占比不足5%,依然产生了5家规模在百亿、千亿的上市公司。截至2017年2月27日,顺丰的市值是2540亿,圆通750亿,韵达511亿,申通442亿人民币,中通是105亿美金(约722亿人民币),总市值接近5000亿人民币。此外,还有EMS、全峰快递、优速快递、德邦快递、安能快递和全一快递等市场参与者。
国内快递市场早已进入白热化程度,个人件的费率尚处于高毛利状态,但是商业快件的价格早已击穿「地板」,电商仓配公司的报价一路走低,如果你一个月有十几万单的 To C订单,快递、仓储和操作费,可以7 块钱全含,甚至更低。快递巨头们的网络化、规模化优势形成很深的「护城河」,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转运效率,这个市场的格局基本锁定——除了同城当日达这个细分领域,还值得期待。随之,带来新的挑战。收入的「天花板」在不断下降,而成本的「地板」也在无形中上升,获利空间和增长速率,都会面临挑战。快递巨头的下一步,除了提升自身软硬件实力以外,恐怕只能在物流产业内部横向扩张,或亲自试水,或并购联合。比如仓库网络、同城当日达、城市配送、生鲜冷链、物流装备和耗材,这些领域的份额依旧极度分散,格局待定。物流主业之外,快递巨头们过去尝试过,此后依然会毫不犹豫的去试水——跨出物流的边界,涉足实物商品的交易,涉足资本的运作,涉足不动产的投资。
趋势三:在快递、零担企业通过网点终端、干支线转运和大型作业中心编织的网络锁定细分行业格局之时,在城市配送、仓储领域会出现更多的参与者。
物流行业的任一细分领域,要实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服务和费率)和网络化是绕不开的的路径。在诸多细分领域,路远,坑多,挑战源源不断。
注:本文摘自转载,不代本站立场,若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