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生存之道:变身信息企业 方能赢得未来
文章来源: 中华合作时报 发表时间: 2011-06-15 11:28 浏览次数: 21
背景资料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8%左右,远高于发达国家9%左右的水平。
在这份报告中“价格形势调查分析”显示,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统计,2010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8%左右,远高于发达国家9%左右的水平,其中,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超过50%。
一些地处高原内陆、外运物资多、运输路途遥远的西部省份受物流成本上涨影响更大。如青海省90%的生活资料需要从外埠输入,90%的工业品销往周边地区,青海省物流费用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5%,以标准粉为例,山东价格为2.6元/公斤,加上运输成本,到青海的销售价格就要达到3.6/公斤,比产区高38%。
关于中国物流,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最近在《中国物流报告》中指出: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将成为新兴的产业,预计未来10年内,物流业的收入将保持在每年20%的增长幅度。尽管被定义为朝阳产业,但是不难看到,不规范、高成本仍然成为人们对我国物流的主流声音。当前,收费公路被定义为推高物流成本的主因,因而广受诟病。确切地说,高昂的收费确实提高了中国的物流成本,但这只是外部的原因,综观中国的物流业,其内部的不规范、不成熟才是制约中国物流业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规模偏小,业内人士估计,所有从事物流行业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加起来已经超过百万家。众多企业抢夺市场,使得前10家最大的物流企业占全部市场份额还不到2%。以承担了货物运输总量75%的公路货运企业来说,登记注册的企业有78.9万家,但每家平均拥有车辆只有2.5辆,小、散、弱、差仍是业内对这个行业的主流评价。
此外物流综合成本高也是物流业的现状,而这些综合成本正是来自于物流业本身,而非外部成本。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表示,目前我国的物流交通组织方式落后,运输能力中有40%是空载状态,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出去的时候是超载,回来是空载。物流成本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倍-2倍。对于这种情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本身管理和布设网络的能力不强,导致中国物流业始终只能在低水平徘徊不前。同时,物流行业中存在着这样一种不规范的状况:行业不是向专业化、科技化、集约化这样一个正规方向发展,恰恰相反,却向着越做越散的方向发展,很多正规运输企业也靠着超载、偷漏税、套牌等歪门邪道去挣钱,使得大企业竞争不过中企业,中企业竞争不过小企业,小企业竞争不过个人。
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高水准的物流,在力争从国家层面破除物流业发展的外部障碍后,就物流业自身来说,到底该如何发展,不少人认为,物流企业要做成信息企业才是其未来生存、发展之道。著名财经评论员何帆说,从蔬菜行业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物流业的现状,在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流通中,流通领域夹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中间两头受气,症结在于物流行业太低端了。他认为现在的物流其实就是跑运输的,有很多盲目性,也没有信息量,很多物流车去的时候是超载,回来的时候是空车,这不是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中国的物流行业要发展,就应该把物流企业做成真正的物流企业。比如沃尔玛,它不只是一个零售企业,而是一个信息企业。沃尔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在24小时之内知道商品到了什么地方,所有的供求信息都在,这就是信息为王。“我们的物流企业真正做成信息企业,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现在要降低流通的成本,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那每一个环节都要能形成一个追溯的制度。归根到底,我们现在的物流行业必须要脱胎换骨,要发展成为一个信息企业。”何帆表示。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范剑平也持同样的观点,他举例称,商务部曾经在上海作过跟踪调查,证实当前的物流综合成本太高。范剑平表示,其原因在于目前中国的物流交通组织方式太落后,以中小企业为主,不像国外已经形成几家大的运输公司。这些大公司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来调配车辆的运输情况,而在我国运输能力有40%是空载状态,这导致中国的物流成本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倍-2倍。范剑平表示,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多年来一直存在,希望政府能借助稳定物价的契机,打破部门间协调问题,真正下决心把问题解决好,例如可以由政府来建立信息化平台提供给中小企业使用,减少企业设立信息化平台的成本,同时提高整体运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对当前的物流行业提出这样的忠告:不能去靠歪门邪道,不能靠超载,而是要靠有组织地进行集约化经营,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发展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这个行业才会走到一个良性循环的道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