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注册
- 在线投稿
- 在线支付
- 在线订阅
P2P终于迎来了互联网巨头的入场,这一天迟早都会到来。
昨日,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筹)正式发布招财宝,这一业务与当下火热的P2P业务有着惊人的相似度。无独有偶,北京商报记者独家获取的消息显示,搜狐也将于近期推出金融平台“搜易贷”,重点瞄准P2P领域。
曲线入场
在试营4个月后,小微金服旗下招财宝业务正式上线,目前可供用户购买的产品主要有三类,包括基金产品、保险产品(主要为万能险)和借款类产品(中小企业贷和个人贷),期限通常在3个月到三年不等,预期年化收益率在5.4%-6.9%之间。
在多数观察人士眼中,招财宝的借款类产品与P2P模式类似。尤其是“个人贷”,指购买了招财宝定期理财却想提前支取的用户,可以选择“变现”:是用户基于自己在招财宝平台持有的定向理财资产数据发布借款申请,由保险公司进行风险评估并且提供还款本息保障措施,由借出人直接向借入人借出资金的直接融资项目。
这实际上就是招财宝平台上个人用户之间的借贷行为,借贷期限为借款用户持有的定向理财产品的剩余期限,利率由招财宝系统推荐,与其关联的定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基本保持一致。但未来借款用户可以根据变现需求自行设置利率。据悉,个人贷业务由众安保险进行本息保障,中小企业贷由中投保保障本息兑付。
但小微金服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招财宝公司CEO袁雷鸣表示,与P2P不同,招财宝平台自身不发布任何理财产品和借款项目,仅为交易双方提供信息服务。招财宝平台也不设立任何形态的资金池,不提供投资担保,不做期限错配。同时,招财宝平台不干预定价,所有的价格都由融资方、投资方和提供风险管理的金融机构共同确定。
同样是近日,北京商报记者从搜狐支付副总经理张军处获悉,搜狐旗下互联网金融平台搜易贷就将于近期正式上线。张军透露,搜易贷不会自己做产品,主要与金融机构展开合作,重点瞄向P2P业务。该平台与兄弟公司搜狐焦点合作的房地产金融借贷业务“首付贷”已经放出用户额度测试页面,宣称“借款额度最低1万元,上限至房款的20%”。
金融野心勃勃
事实上,余额宝一枝独秀的局面已成过去,P2P、众筹成为更热门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但由于风险更大,互联网巨头此前一直持观望态度。尤其是搜狐,作为几乎从不涉猎金融、电商业务的老牌互联网巨头,搜狐直到去年底才确定进军第三方支付,搜易贷更是上个月才注册成立,主要负责人是原搜狐畅游CFO何捷和搜狐技术副总裁周霖。
袁雷鸣更是放言,在未来2-3年内,招财宝规模将超过万亿元。
事实上,招财宝上线试运营已有4个月,用户人次超过50万,并卖掉了110亿元理财产品。与余额宝这一单一的货币基金产品相比,招财宝的战略定位则是撮合投融资交易的开放平台。
虽然具体业务刚刚开展,但按照张军的说法,搜狐对金融业务兴趣浓厚,围绕搜狐支付和搜易贷,打造“生活+金融超市”概念,搜易贷做成具体业务平台,而搜狐支付能为更多的消费业务服务,包括搜狐体系内的焦点房产、搜狐汽车、票务等,也包括第三方P2P企业等。
这种平台构思与招财宝异曲同工,袁雷鸣强调,大概有40多家金融机构已经与招财宝平台完成对接,还有100余家金融机构在排队等待接入。
P2P洗牌无疑
在“宝宝”系产品收益率屡屡下挫之时,大部分P2P产品的收益率却稳居两位数之上,15%以上的收益率也是比比皆是。根据网贷之家最近对国内1283家P2P平台的统计,7月网贷平台年化综合收益率为17.84%。
但互联网巨头的到来,可能会让市场掀起新一轮洗牌。易观国际分析师李烨认为,在去担保化的大背景下,阿里巴巴招财宝抢先实践了P2P+保险的新模式,很大程度上是阿里在平台、金融、大数据方面的实践。“一个开放的平台,很容易撮合有金融需求的双方达成交易,从中也可以使用大数据做好低成本融资和精准化的风险定价,竞争力无疑是巨大的。”
此外,网贷平台的风险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近期平均每个月有六七家平台跑路。分析人士认为,招财宝背靠阿里金融的背景,且具有大数据系统,可以对借款人、企业进行更加可靠的信用分析,或能降低P2P行业风险。
网贷之家联合创始人朱明春表示,像去年的余额宝唤醒整个互联网金融概念一样,一大拨高大上机构的介入,势必会进一步促进P2P网贷行业的规范和发展。招财宝上线前期,其他网贷平台或许会被分流部分用户,但是投资人的逐利性,会使部分投资者逐渐回归收益更高的平台。同时,阿里更可能为P2P行业培养更多的优质投资人。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联系。未经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芙蓉路1号华中智谷C3办公楼2楼 邮编:430050
电话:027-82619220 传真:027-82619220 网址:www.leam.cn , www.wlqk.net
Copyright © 2010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02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