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注册
- 在线投稿
- 在线支付
- 在线订阅
日前,深圳市佳顺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焱女士以《物流移动机器人觉醒时代的自制与治势》为题进行了演讲,她说,所谓“自制”,就是企业在整个行业发展中自我规范的心态;而“治势”指的是业内所有企业如何共同协同营造良好的、持续的、可长期发展的生态环境。她从物流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出发,结合佳顺智能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的具体实践,对产业图谱、行业规范和生态建设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路径进行展望。
物流机器人行业百态
我们先从横向和纵向看一下场内智慧物流产业图谱。其中,物流移动机器人行业最前端的核心部件和运动算法,构成我们整个AGV的本体和控制系统。最后是软件搭载硬件,构成了物流的系统集成方案。向对系统集成商和终端用户输出,目前覆盖到终端,包括汽车、锂电、电子、家电、家居、鞋服等行业,覆盖面非常广,几乎所有生产制造型企业对物流移动机器人的需求都是非常明确的。
从横向来讲,移动机器人需要在很多方面去配合完成智能化的改装。在监管上也有需要进行引导和指导,同时也要感谢行业媒体对行业品牌的宣传和规范。以上这些就构成了整个行业横向和纵向的产业图谱。
如此大的产业集群,目前这个产业现状是什么样的?接下来我从三个维度进行概括介绍。
其一,需求觉醒。这是一个需求觉醒的时代,如人口老龄化、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负增长、加持政策的引导等等,都在驱动着物流移动机器人的市场需求迅猛增长。同时,消费端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也催生出柔性化制造,而柔性化的载体就是物流移动机器人。在整体向好的局势下,必然引来资本的关注。2021年一至三季度,超过80家企业融资规模达140亿元,这是非常庞大的数字。从应用场景来说,这也是一个需求崛起的时代,几乎所有生产制造型企业都在自发引入物流移动机器人。
其二,技术创新。这也是一个技术创新驱动的行业,如更加智能化的AMR应运而生,更多先进的导航技术,如视觉混合导航,已开始落地应用。在性能层面,速度、精度、运动稳定性也不断迭代和提高;车型层面,为了响应不同场景、不同行业而进行多样化、标准化,甚至有企业在为例响应各种标准化的过程中而推进模块化。在系统能力层面,集群调度、跨场景的多车型的混合的调度能力,对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运营过程当中也更加平常。在算法层面,自主绕障、协同跟随、分拣、仿真等等,也开始由概念转为在实际现场进行应用。
其三,规模扩张。物流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正持续增长,尤其是从2019年下半年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两年内有100多家新型企业入围,当中不乏国有资本,还有大型传统的设备制造商。在行业的营收规模方面,2020年营收规模达76亿元,2021年有望突破100亿元规模,增长速度超过35%以上。从场景来看,基本实现从产线、仓储、分拣、堆垛到出货的全场景应用,并实现从软件到硬件的全部覆盖。
除物流移动机器人企业外,整个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也在不断专业细分、技术迭代。目前很多的技术,如视觉、传感器等等,许多都已赶超国际一流品牌,所以这个行业目前呈现出“三维向好,倍数疯长”的局势。
在大好发展局势之下,也有一些问题凸显出来,我个人总结归纳为五个方面的问题:
1.透支未来。今年一至三季度的融资规模达到140亿元,而整个行业的营收规模在2021年中预估时是100亿元。可以说,我们是在消费未来。因此,业内企业应经营好当下,而做好长期布局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需要大家慎重思考。
2.高薪挖角。行业内规模企业大概有300多家,而人才极其匮乏。在面临众多新玩家入局的情况下,互相进行人才挖角成为普遍现象,老牌企业遭遇“围殴”,而众多新秀企业面临高薪压力而不堪重负。大家都在抢夺人才,而人才也变得越来越浮躁,高频跳槽就成为普遍现象。
3.产品趋同。在2021年CeMAT ASIA展会上,有超过20家物流机器人企业出展,其中80%以上都展出了几款有代表性的产品,如料箱机器人、窄巷道小吨位的AGV叉车、类kiva机器人等等,还有很多企业都打出数字仿真、自主绕障集群调度的概念。众多企业的产品都十分类似,而产品的同质化必然引发价格战。
4.低价竞争。当前物流机器人行业已经进入价格战的阶段,甚至会有一些不守规矩的玩家入局,为抢占市场而做起“亏本赚吆喝”的事情,这无疑破坏了市场规则。所以我们一直在号召要摒弃低价竞争,遵守市场规则,保留合理的利润。
5.画地圈羊。在形势向好的情况下,各企业都在匆忙进行产能的布局、营销网络的布局和研发能力的布局,从而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管理能力都遭遇严重挑战,同时也使“人才大战”的激烈程度进一步加剧。
佳顺智能在2021年上半年对物流机器人行业主要产品情况进行了梳理,对负载量、导航方式等方面的代表企业和产品进行盘点,而无论从哪个纬度看,产品的同质化都显而易见。
共生共营,竞合有序
在“危”与“机”并存的时代,我们应如何应对,如何维持行业的和平长期发展呢?我认为,需要从行业自身和企业自身寻找路径。
对于行业,我们希望开展标准化,并进行人才储备。例如,我们希望推动产业的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的建设,特别是对于安全、通用器件、软件协议等希望能够更加标准化,避免各自为政的资源浪费。
对于人才,希望加强产学研互通,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除了布局前瞻的技术,希望在这个过程当中储备更多专业人才。对于通用人才,除了政府关怀行业引导之外,企业实际上应该加强自己人才储备的能力。
李焱表示,对于企业自身我们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引导,这也是结合佳顺智能多年来的发展经验而总结出的,当然也可能并不适用于每个企业,有些地方大家可以互相交流。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本站立场,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联系。未经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芙蓉路1号华中智谷C3办公楼2楼 邮编:430050
电话:027-82619220 传真:027-82619220 网址:www.leam.cn , www.wlqk.net
Copyright © 2010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023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