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注册
- 在线投稿
- 在线支付
- 在线订阅
交通运输部出台的《关于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根本遵循,着力将长江航运打造成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内河水运绿色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必将为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和有力保障。
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重大意义
首先,长江航运是长江经济带形成和发展的前提。长江因为有航运,才有“长江经济带”。国务院2014年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布置七个方面工作中将“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放在首位,并提出“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充分体现了长江航运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长江绿色航运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水运作为用水但不耗水的运输方式,具有投资省、运能大、占地少、污染轻、安全性高等优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运输保障作用。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水运不仅成本最低,并且最容易达到绿色环保要求。近年来,通过深化绿色航道工程技术研究应用、持续推动长江干线绿色综合服务区和水上洗舱站建设、推广使用LNG动力船和纯电动船等新能源船舶、实施港口岸电设施和船舶受电设施建设改造等,长江航运“绿化度”进一步提升。
再次,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2019年,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达29.3亿吨,同比增长8.9%;2020年通过量30.6亿吨,同比增幅超过4.4%,创历史新高。其中,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33.0亿吨,同比增长2.1%,在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中占比为22.7%,均再创历史新高。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承担了沿江地区85%的煤炭、铁矿石以及中上游地区90%的外贸货运量。长江航运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新格局背景下服务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长江航运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发展的先手棋。要着眼融入和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着力构建发展绿色化、设施网络化、船舶标准化、服务品质化、治理现代化的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体系,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航运力量。
一是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依法加强长江航运资源保护。坚决落实《长江保护法》,提高岸线、水域、土地的集约化使用率。加大建设项目环保投入力度,落实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措施,促进长江航运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加强港口和船舶污染防治。加快修订长江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相关法规和标准,强化制度约束,切实提高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水平。加快淘汰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船舶,规范船舶水上拆解行为。实施严格的长江水系船舶排放控制,加快推进长三角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建设。实施航道建设生态示范工程。积极推进生态护岸、生态修复等工程建设。提高疏浚施工、吹填水平,促进航道维护和航道工程疏浚土综合有益利用。
加大绿色环保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在长江航道系统治理、港口建设和运营、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以及现代安全监管体系中,积极推动绿色环保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加快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效能低下的装备和设施,探索建设集岸电、污染物接收等服务于一体的水上绿色航运综合服务区。逐步推行以400总吨及以下运输船舶“船上储存交岸处置”为主的排放治理模式。
二是增强航运中心服务功能。航运中心是有效聚集港口、交通、产业等多种要素资源优势的重要媒介与手段。要加快上海、武汉、重庆三大航运中心建设,完善和增强其服务功能。其中武汉长江航运中心作为沟通长江流域上下游的枢纽和桥梁,与上游重庆、下游上海航运中心彼此协调呼应、互为支撑。要发挥长江航运中心的枢纽作用,实现长江经济带各类要素资源有机融合,推动形成“龙头牵引”“龙腰支撑”“龙尾摆动”的协同发展格局,共同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打造以航运交易、科技研发、投融资、保险、人才培训、信息交流为服务重点的现代航运服务中心。着力完善上海、武汉、重庆、南京四大航运交易所功能,构建船舶、货运、人才和航运技术及知识产权交易等交易平台,形成航运金融、法务、政务、信息、电子商务、文化等服务体系,发挥集聚航运要素资源、规范航运市场行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的作用。
三是稳步推进航道系统治理。首先,加快干线航道系统治理。加快实施一批重大航道治理工程,加快推进航道整治工程建设,重点推进长江航道“645工程”,打通长江中游“肠梗阻”。在2022年3月完成安庆至武汉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武汉至宜昌段4.5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积极推动实施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和葛洲坝航运扩能工程,打通瓶颈制约。推进长江干线航道扩能提升工程,实现长江干线3000吨级船舶直达宜宾、5000吨级船舶直达重庆、万吨级船舶直达武汉、5万吨级船舶直达南京。
其次,提升支线航道通行能力。加快推进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水、汉江、赣江、信江、合裕线等航道建设,基本建成长江水系主要支线高等级航道。加快实施京杭运河航道整治和船闸扩能改造,努力打造高效畅通的南北水运大通道。
四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畅通对外通道。加强南京、苏州、九江、武汉、重庆等主要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促进沿江枢纽港、支线港的协同发展,不断提升江海直达运输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势,推进长江经济带与东北亚、东盟、俄罗斯和东欧、非洲等地区水路互联互通,对内提速扩能、畅通瓶颈水域,对外与有关国家共同推进通道建设改造,强化沿江港口口岸设施设备衔接配套,有序推进面向全球、连接内陆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
加强多式联运。依托长江经济带各地中欧班列,加强铁水、公水联运衔接,整合港区港口、铁路、公路航运等资源,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实现“海箱上路、铁箱下水”,提高水路集疏运比例。依托沿海和内河主要港口,深入开展集装箱铁水、公水联运示范工程,扩大集装箱铁水、公水联运示范范围和内容,推广应用示范工程成果。加快推进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沿海港口疏港铁路建设,建成便捷高效的长江经济带港口多式联运系统,加快内河其他主要港口与铁路、公路的连接线建设。
优化运输体系。完善苏州、南京、芜湖、九江、武汉、重庆等沿江干线重点港口煤炭、矿石、原油、散粮、集装箱及液体化工品等专业化运输体系,重点发展沿江支线港口集装箱、化学品、农产品等货种运输,构建合理、高效长江外贸货运专业化运输体系,促进长江内河、沿海和远洋运输组织规模化、网络化发展。
五是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当前,全球经贸摩擦形势依然严峻,对国际航运业的冲击较大。为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对长江航运产生的负面影响,可由有关航运协会设立国际贸易摩擦专项基金,健全行业管理和自律职能,用以减少和规避因贸易摩擦而产生的航运风险。基金的来源,可通过民间贷款、政府资助和企业缴纳等不同渠道进行资金筹集,将资金集中后,交由航运行业协会进行统一管理。
在设立基金过程中,应确立行业协会在航运基金中的主导地位,逐步完善协会的经济职能,为长江航运企业的江海直达、近洋航线、多式联运等保驾护航。在设立基金后,某些航运企业因贸易摩擦而在货运量发生较大幅度变动时,航运行业协会可为经济实力较差的中小航运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避免航运企业因资金不足而难以运营或者破产等。
发挥长江经济带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工作站及上海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工作站的指导作用,在原有电子、汽车、化工、纺织等重点行业基础上,将航运纳入重点监测、指导的范围。航运行业协会等部门要与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工作站加强沟通,应定期研阅国家相关部门应对贸易摩擦措施,研究定期汇编简报,并向沿江港航企业发布。
此外,鼓励航运相关部门或企业通过行业协会,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税费减免及补贴政策开展贸易救济,并督促行业行政管理部门提升服务水平。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本站立场,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联系。未经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地址:武汉市汉阳区芙蓉路1号华中智谷C3办公楼2楼 邮编:430050
电话:027-82619220 传真:027-82619220 网址:www.leam.cn , www.wlqk.net
Copyright © 2010 物流工程与管理杂志社(湖北)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鄂ICP备14002362号